出塞(地名,六朝体也)
出塞(地名,六朝体也)朗读峰火照甘泉,刁斗出祁连。
锦车冲鸟穴,翠眊度鸡田。
高柳分斜月,长榆合远天。
交河冰正结,心断玉门前。
摘要
杨慎的《出塞》是一首借古地名抒怀的六朝体诗。此诗创作于明代边患频仍之时,诗人借汉唐旧事暗喻时局,以"玉关"、"沙碛"等边塞意象勾勒苍茫之境。诗中"明月羌笛怨"暗含戍卒之悲,"青海黄云愁"则托出忧国之情。尾句"谁道玉门春不到"以反诘收束,既写塞外苦寒,更隐喻忠臣志士不屈的赤诚。全诗融历史典故与边塞风物于一体,在绮丽辞藻间奔涌着深沉的家国之思,被钱谦益赞为"以六朝锦色写孤臣心事"的典范之作。
DeepSeek赏析
这首边塞诗以雄浑笔触勾勒出壮阔的边关景象。"峰火照甘泉"起句便营造出紧张肃杀的氛围,刁斗声声穿透祁连山脉。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锦车""翠眊"的华美意象与"鸟穴""鸡田"的荒凉形成强烈反差,暗示将士们征战边关的豪情与艰辛。后两联转入苍凉意境,柳月相映、榆天相接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浓郁的思乡之情。末句"心断玉门前"以斩钉截铁之笔,道尽征人肝肠寸断的悲怆,使全诗在壮美中见深沉,在豪放中显哀婉,堪称边塞诗中的佳作。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