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 其二

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 其二朗读
出自宋代朱熹的诗词

向来结友寻名山,下穷绝壑高危颠。

胡为一旦堕尘网,五老在望心茫然。

青牛底处有行迹,白鹿几时同正员。

清游带雨想幽绝,妙处只恐诗中传。

摘要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题为《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其二。创作背景源于朱熹阅读朋友们的游山诗卷后,因时间或精力所限,未能全部和诗,仅选取首尾两篇进行唱和。诗中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深切热爱,通过描绘游山场景,表达了对朋友情谊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朱熹作为理学家的淡泊情怀与诗意追求。在文学史上,该诗被视为宋代文人酬唱诗的典范,展现了朱熹诗歌中融哲理于景物的独特风格,受到后世学者赞誉其清雅脱俗的意境。

DeepSeek赏析

诗人以雄浑笔力勾勒出对名山胜境的向往与尘世羁绊的无奈。开篇"向来结友寻名山"一句,道出文人雅士的山水之癖,而"五老在望心茫然"则透露出身陷俗世的怅惘。诗中"青牛"、"白鹿"等道家意象,暗喻超脱尘俗的理想境界。"带雨想幽绝"四字尤为精妙,将雨中清游的幽趣与诗意完美融合。末句"妙处只恐诗中传"既是对山水真趣的珍视,也是对诗歌表现力的自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关系的深刻理解。全诗意境空灵,语言简练,在现实与理想的张力中展现了文人的精神追求。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