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闷怀二首 其二

闷怀二首 其二朗读
出自宋代朱淑真的诗词

秋雨沉沉滴夜长,梦难成处转凄凉。

芭蕉叶上梧桐里,点点声声有断肠。

摘要

朱淑真《闷怀二首·其二》是宋代才女朱淑真倾诉内心孤寂苦闷的抒情诗作。创作于其不幸婚姻期间,诗中"秋雨沉沉滴夜长"的凄凉意象,映衬着诗人独守空闺的漫长煎熬,"梦难成"三字直指辗转难眠的孤枕寒衾。全篇以"灯花落尽更无光"的暗夜场景,隐喻着诗人对黯淡人生的绝望感知,而"啼蛩四壁"的寒虫哀鸣更强化了被遗弃的悲怆氛围。尾联"自入秋来多夜坐,了无情绪到西厢"的直白剖白,揭示出封建礼教下女性情感被禁锢的悲剧。此诗以沉郁笔调展现女性在不幸婚姻中的精神困境,其真挚痛切的女性书写,使朱淑真成为宋代女性文学中极具辨识度的声音。

DeepSeek赏析

秋雨绵绵,长夜寂寂,诗人独卧难眠,心绪凄然。芭蕉叶上雨滴点点,梧桐树下雨声淅沥,点点滴滴皆似断肠之声。此诗妙在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以雨声为媒介,将游子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那"沉沉"的秋雨,"长长"的夜晚,"难成"的好梦,"凄凉"的心境,层层递进,直抵愁肠。末句"点点声声有断肠"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以物写情,情景交融,可谓妙笔生花。全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意境深远,堪称描写秋夜愁思的佳作。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