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名仁庵躯甚充而庭多熟果索诗应此
僧名仁庵躯甚充而庭多熟果索诗应此朗读菩萨曾闻肉一团,仁安春亦一腔完。
庭前百果黄无数,分与飞来鸟雀餐。
摘要
徐渭这首七言律诗是应僧人仁庵之请而作。诗中描绘仁庵体态丰腴、庭院果实累累的景象,暗含对僧人超脱物外却又享受自然馈赠的双重生活的玩味。徐渭以"躯甚充"的诙谐笔触打破传统僧诗庄重语境,用"熟果垂垂"的鲜活意象勾画出禅院生机。在看似调侃的表象下,实则暗藏对物我两忘境界的向往——僧人既未避世苦修,亦未沉溺物欲,恰在人间烟火中证得菩提。全诗在戏谑与禅意间取得微妙平衡,典型展现了徐渭"师心横纵,不傍门户"的创作风格,通过日常场景传递出"佛法在世间"的禅理。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菩萨慈悲之心为喻,勾勒出一幅春日仁爱图景。"肉一团"三字出人意料,将菩萨塑像与血肉之躯相映衬,暗含佛家慈悲为怀的深意。后三句更见匠心:春色满园与菩萨仁心浑然一体,庭前百果任鸟雀啄食的画面,既写实景又寓禅理。黄果累累不私藏,飞鸟随意得饱餐,正是佛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生动写照。全诗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以寻常物象传递出普度众生的佛家情怀,可谓小中见大,淡处生奇。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