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
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朗读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
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
对酒落日后,还家飞雪时。
北堂应久待,乡梦促征期。
摘要
岑参的《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是一首深情送别友人的诗作。诗中,岑参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友人张直公归乡途中的壮阔景象,“夫子方寸里,秋天澄霁江”开篇即勾勒出高远澄澈的意境。他想象友人跨越艰险的蜀道,“剑门千转尽,巴水一支长”,关切其旅途劳顿,“请语愁猿道,无烦促泪行”,劝慰莫为离别过分伤感。全诗核心在于对友人归家省亲的诚挚祝福,“到家拜亲时,入门有光荣”,更饱含殷切期许,期待对方能凭借才华在乡里崭露头角,“乡人尽来贺,置酒相邀迎”。作为盛唐边塞诗的代表,岑参此诗延续了其豪迈中见深情的风格,将对友人的关怀、对功业的勉励与对亲情的颂扬融为一体,展现了唐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重视人伦的温情底色。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文思敏捷"为题眼,通过对比手法展现才思之迅捷。"万言不加点"与"七步犹嫌迟"形成工对,前者夸张其文不加点之快,后者反用曹植典故更显其才思过人。颈联转写景致,"落日""飞雪"的意象既点明时节,又暗含时光飞逝之感。尾联"北堂应久待"化用《诗经·小雅》"北堂有萱"典,以慈母盼归反衬游子思乡之情。全诗笔力雄健,用典自然,在赞美文思敏捷之余,更流露出深挚的乡愁,可谓才情与真情并茂之作。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