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白沟河有感
过白沟河有感朗读山后山前十六州,坐输天险竟谁收。
过河漫作千秋恨,狼籍曾闻在白沟。
摘要
谢铎的《过白沟河有感》是明代一首借古抒怀的七言绝句。诗人途经宋辽界河白沟河时,目睹山河依旧而朝代更迭,感慨北宋因软弱失策酿成靖康之耻的悲剧。诗中"前宋"暗指北宋政权,"疆场"与"舆图"的对照,既点出此地曾为军事要冲,更凸显了国土沦丧之痛。末句"遗恨分明在桑乾"以桑乾河(辽金故地)为喻,将历史伤痕具象化,表达了对统治者昏聩误国的深沉批判与山河破碎的悲怆。全篇以冷峻山色、呜咽水声为背景,在时空交叠中完成对兴亡教训的叩问,展现了明代士大夫深刻的历史反思意识。
DeepSeek赏析
这首作品以雄浑悲凉的笔触勾勒出山河破碎的哀思。"山后山前十六州"一语道尽疆土沦丧之痛,"坐输天险"四字更显沉痛无奈。诗人以"千秋恨"直抒胸臆,将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时局的悲愤交织其中。末句"狼籍曾闻在白沟"以具体地名点染历史沧桑,使全诗意境更加深沉。字里行间可见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笔墨间流淌着文人的家国情怀与历史担当,堪称感时伤世的佳作。

谢铎(1435年~1510年),明朝时太平县桃溪(今温岭市大溪镇)人,明藏书家、文学家。字鸣治,号方石,祖籍黄岩。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次年授编修。成化三年(1467),谢铎参加编修《英宗实录》,后升侍讲。弘治三年(1490)提升为南京国子祭酒。次年辞官回乡,家居十年,先后有数十人举荐。明孝宗命吏部遣人员至其家,起用为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祭酒。谢铎72岁告老还乡。谢铎博通经史,文学造诣极深。死后赠“礼部尚书”,谥文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