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鸳鸯湖棹歌 之七十一

鸳鸯湖棹歌 之七十一朗读
出自清代朱彝尊的诗词

劝郎莫饮黄支犀,劝郎莫听花冠鸡。

闻琴桥东海月上,乌夜村边开始乌末啼。

摘要

这首《鸳鸯湖棹歌·其七十一》是清代文学家朱彝尊创作的组诗《鸳鸯湖棹歌》中的一首。诗歌以江南水乡为背景,以女子口吻劝诫情郎莫饮黄姑渚的水,巧妙运用比喻"郎意如侬侬如郎",将彼此心意比作水流交融,表达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期许。后两句借"七十二鳞"(鲤鱼)须避钓钩的意象,暗喻情路需避世俗纷扰。全诗语言清新自然,融民歌情韵与文人雅趣于一体,生动展现了嘉兴地区的水乡风情与民间恋歌的婉转情致,是朱彝尊以棹歌体描绘地方风物的代表作之一。

DeepSeek赏析

此诗虽短,却蕴含深意。首二句"劝郎莫饮黄支犀,劝郎莫听花冠鸡"以复沓手法,道出女子对情郎的殷切叮咛。黄支犀、花冠鸡皆暗指声色犬马之乐,劝诫中透露出女子对情郎会沉迷享乐的担忧。后二句笔锋一转,描绘"闻琴桥东海月上,乌夜村边开始乌末啼"的夜景,以幽静的月夜与乌啼的凄清,暗示时间流逝,青春易逝。全诗语言质朴,却通过意象的巧妙组合,将儿女情长与时光易逝的感慨融为一体,耐人寻味。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