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诗词大全

  • 唐代:王喦

    寒云古木罩星台,凡骨仙踪信可哀。

    二十年前曾此到,一千年内未归来。

  • 唐代:王喦

    瘐家楼上谢家池,处处风烟少旧知。

    明日落花谁共醉,野溪猿鸟恨归迟。

  • 唐代:王喦

    庾家楼上谢家池,处处风烟少旧知。

    明日落花谁共醉,野溪猿鸟恨归迟。

  • 唐代:王喦

    何处相逢万事忙,卓家楼上百淘香。

    明朝渐近山僧寺,更为残花醉一场。

  • 唐代:王喦

    难把菱花照素颜,试临春水插花看。

    木兰船上游春子,笑把荆钗下远滩。

  • 两汉:司马迁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

    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

    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

    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

    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

    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

    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

    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不乎!即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终: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

    非通幽明,恶能识乎性命哉?

  • 两汉:司马迁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新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

    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

    《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

    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

    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

    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

    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陨命亡国,丰耗矣。

    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

    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 两汉:司马迁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从骑皆窃骂侯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报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

    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

    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语魏。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

    魏王畏秦。

    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

    侯生笑曰:“臣故知公子之还也。

    ”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公子再拜,因问。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于是公子泣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

    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遂与公子俱。

    公子过谢侯生。

    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军。

    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

    兄弟俱在军中,兄归。

    独子无兄弟,归养。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栏矢为公子先引。

    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

    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

    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