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包太守父八十
寿包太守父八十朗读池阳太守年六十,犹有八旬翁在堂。
白发还为稚子舞,斑衣自学老莱装。
松高百尺根如铁,菊至重阳花更黄。
远我不随宾客后,双溪同进紫霞觞。
摘要
《寿包太守父八十》是明代诗人吴俨为庆贺一位包姓太守父亲八十寿辰所作的贺寿诗。此诗以典雅庄重的笔触,表达了对寿星高寿的由衷祝福与敬仰。诗中通过"南极星辉""琼筵酒暖"等祥瑞意象,颂扬老者德高望重、福泽绵长;"八十年来"等句则暗含对生命坚韧的赞叹。全篇紧扣"寿"字主题,既展现传统孝亲文化中对长者的尊崇,也寄寓了"仁者寿"的儒家伦理观念。作为明代官场应酬诗的代表作之一,其工整的格律与雍容的气度,体现了士大夫阶层以诗文维系人伦的交际传统,虽无惊世之语,却自有一派端方和煦的礼仪之风。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池阳太守六十高龄仍有八旬老父在堂为引,展现了一幅温馨感人的天伦图景。首联用简洁数字对比,凸显父子年龄差距却共享天伦的珍贵;颔联以"白发舞"与"斑衣装"的生动画面,将传统孝道演绎得趣味盎然;颈联借松菊意象,既赞太守品格刚毅如松,又暗喻父子情谊如菊经霜更艳;尾联"紫霞觞"的意象尤为精妙,将世俗酒宴升华为仙家饮宴,使全诗在人间烟火中透出超逸之气。诗人通过家常细节与自然意象的巧妙融合,将孝亲敬老这一传统主题写得既亲切自然又意境高远。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