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词四首 其二
灯词四首 其二朗读灯已阑珊月气寒,舞儿往往夜深还。
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阶心弄影看。
摘要
姜夔的《灯词四首·其二》是南宋时期描绘元宵灯市盛景的七绝佳作。此诗创作于杭州,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南陌东城尽舞儿"的喧闹场景,通过"画金刺绣满罗衣"的服饰细节与"游人尽带孟家蝉"的流行风尚,生动再现了南宋临安元宵夜万人空巷的繁华景象。诗人表面写歌舞升平,实则暗藏深意——"宣和旧日"的追忆暗喻北宋沦亡之痛,"夜长莫惜空酒船"的沉醉背后,隐含着对偏安时局的忧思。全篇以乐景衬哀情,在璀璨灯火与彻夜笙歌中,曲终"也须随分说升平"的结语,道尽了文人面对山河破碎的无奈与悲凉。该诗被誉为"以丽笔写哀思"的典范,在宋代节序诗中独具历史深度。
DeepSeek赏析
夜色渐深,灯火阑珊,寒意渐浓,月光冷清。舞女们仍在深夜流连,不愿散去。诗中以"灯阑珊"、"月气寒"营造出凄清寂寥的氛围,舞女"夜深还"的执著更显出一种痴态。后两句直抒胸臆,道出舞女们"不尽婆娑意"的未尽之兴,故而"更向阶心弄影看",这一细节描写尤为动人,将舞女对舞蹈的痴迷写得入木三分。全诗语言简净,意境深远,通过对舞女深夜起舞的特写,折射出人生对美好的不舍追求,余韵悠长。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