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寄少司马苏允吉 其三
塞上曲寄少司马苏允吉 其三朗读边柳萧条带落晖,长城北去是金微。
健儿跃马西山下,射得双狼雪里归。
摘要
谢榛的《塞上曲寄少司马苏允吉 其三》是明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创作于嘉靖年间,当时蒙古部落频繁侵扰北部边境,诗人借寄赠兵部侍郎苏祐(字允吉)之机,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与艰辛。诗中“旌旗荡野塞云开”勾勒出雄浑的边关景象,“金鼓连天朔雁回”则以动态声响渲染战场氛围,尾联“谁将烽火照狼山”暗含对边防形势的关切。全诗在苍劲的笔触中融合了建功立业的壮怀与卫国守疆的责任感,既是对苏祐戍边功绩的赞颂,亦寄托了诗人忧心国事、期盼边境安宁的深沉情感。谢榛作为“后七子”领袖,此诗延续了唐代边塞诗风骨,被后世誉为“得盛唐雄浑之气”。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通过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关图景。首句"边柳萧条带落晖"以萧索的柳树和夕阳余晖营造出苍茫意境,暗含将士思乡之情。次句点明地理方位,长城以北的金微地区更显边地遥远。后两句笔锋一转,描写健儿跃马射狼的英姿,"双狼雪里归"的意象既展现了边塞将士的勇武,又以雪地猎归的画面暗示战功赫赫。全诗语言凝练,意境雄浑,在萧瑟中透出豪迈,堪称边塞诗中的佳作。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