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大同九年秋七月诗

大同九年秋七月诗朗读
出自南北朝萧纲的诗词

高楼辟左扇,回望依兰桡。

晚风飖飏来,落照参差好。

摘要

萧纲的《大同九年秋七月诗》是南朝梁代宫体诗的代表作之一。大同九年(公元543年)秋,萧纲以雍州刺史身份驻守襄阳,此诗即作于此时。诗中“秋云静晚天”勾勒出清寂的秋夜图景,“寒条响哀声”以声衬静,营造出萧瑟意境。后四句“叶落枝梢脆,风疏条影轻。花丛数乱蝶,浪动双惊禽”工笔描绘秋日物象,遣词精丽却暗含孤寂。末句“愁人独可怜”直抒胸臆,透露出身处权力漩涡的文人独有的孤独感。作为宫体诗宗匠,萧纲此作虽延续了辞采华美、对仗精工的特点,却在轻绮中融入人生况味,展现了南朝贵族文学向抒情深度的微妙转变。明代胡应麟评其“渐启唐音”,足见其在六朝诗向唐诗演进中的过渡意义。

DeepSeek赏析

这首小诗以极简笔触勾勒出一幅暮色楼台图。诗人临窗而立,回望处兰舟轻荡,晚风摇曳中落日光影参差浮动。"辟左扇"三字点出视角之妙,"依兰桡"暗含流水之韵。后两句尤为精绝,"飖飏"状晚风之柔,"参差"绘斜晖之态,两个叠韵词如丝竹相和,将瞬间的光影流动凝固成永恒的诗意。全篇不着一字抒情,而凭栏远眺的闲适与对自然美的敏感已跃然纸上。

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