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石潭刘先生并李鍊师 其三
寄石潭刘先生并李鍊师 其三朗读相乡朋旧总英贤,久乏鳞鸿寄尺笺。
令子俱为天上客,阿翁都作酒中仙。
坚持苦节共先训,顺受微疴了宿缘。
社栎任他松柏笑,支离却得保馀年。
摘要
李昌祺的《寄石潭刘先生并李鍊师 其三》是一首明代赠答诗。此诗以"清虚元不滞尘寰"开篇,点明所寄对象刘先生与李鍊师超脱凡尘的隐逸生活。诗中"鍊师""采药""炼丹砂"等意象,生动勾勒出两位方外之士在石潭畔潜心修道、采药炼丹的仙家图景。后两句"何必崎岖寻洞府,溪山随处是丹砂"尤为精妙,既暗含对友人修行境界的赞许,更传递出诗人自身对隐逸生活的理解——不必刻意追寻传说中的洞天福地,只要心怀淡泊,寻常溪山亦蕴藏长生真谛。全诗在简练笔触间,既表达了对道友的深切情谊,更寄寓了作者向往自然、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展现了明代士人融合儒道思想的典型心志。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豁达的胸怀,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首联"相乡朋旧总英贤,久乏鳞鸿寄尺笺",道出了诗人对故乡英才故友的深切怀念,书信往来稀少更添惆怅。颔联"令子俱为天上客,阿翁都作酒中仙",运用对比手法,既写儿子们已功成名就,又自嘲自己如酒中仙般逍遥自在,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颈联"坚持苦节共先训,顺受微疴了宿缘",表现了诗人坚守节操、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尾联"社栎任他松柏笑,支离却得保馀年"尤为精彩,以社栎自喻,虽不及松柏挺拔却得以保全余生,展现了诗人看透世事的智慧与超脱。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既有对往事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坦然,更有对余生的豁达,充分展现了诗人历经沧桑后的从容心境。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