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为樵僧赋閒云轩

为樵僧赋閒云轩朗读
出自明代王恭的诗词

城郭纷纷静者稀,野云多恋定僧衣。

依微乍入灵花去,潇散仍随法雨飞。

心寄虚空忘色相,身将生灭悟禅机。

世人未识孤寒意,遥听经声礼翠微。

摘要

王恭的《为樵僧赋閒云轩》是明代一首题赠隐逸僧人的七言律诗。诗人以"閒云轩"为题眼,通过描绘山居清景与僧人超然物外的形象,寄托了自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石磴苔深樵径没""柴门昼掩落花多"等句,勾勒出幽寂的山林图景;"閒身自与云相似""清梦长随鹤共过"则以云鹤为喻,赞颂僧人如闲云野鹤般自在逍遥的精神境界。全诗在清丽自然的笔触中,既展现了僧人远离尘嚣的修行生活,更深刻传递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名利的哲思。王恭作为"闽中十子"之一,此诗承袭了其诗风清远的特点,在明代山林诗中颇具代表性。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律以清幽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超尘脱俗的禅意画卷。首联"城郭纷纷"与"野云多恋"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诗人远离尘嚣的志趣。"灵花"、"法雨"等意象既富佛门色彩,又透露出空灵之美。颈联"心寄虚空"、"身将生灭"直抒胸臆,道出诗人对色相生灭的深刻体悟。尾联"孤寒"二字尤为精警,既点明修行之人的清寂处境,又暗含对世俗不解的淡淡怅惘。全诗意境高远,语言洗练,将禅理与诗情完美融合,展现出诗人澄明通透的精神境界。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