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介甫行畿县
送介甫行畿县朗读厩牧三年厌苦频,况令持斧似行春。
民氓堕窳怀宽政,吏士因循倚近亲。
被水田畴思货种,经冬鳏寡待周贫。
想今愈有江湖兴,亦欲同君一钓纶。
摘要
《送介甫行畿县》是北宋诗人王令为好友王安石(字介甫)离京赴任畿县而作的送别诗。该诗创作于王安石初入仕途、担任地方官时期,体现了王令对友人政治才能的期许与信任。诗中"百里苍生待雨霖"以久旱盼甘霖为喻,暗指百姓亟待王安石施行仁政;"膏泽随车指顾间"化用典故,赞颂其施政如及时雨般普惠民生。末句"更试平生转手功"更勉励友人施展抱负,扭转乾坤。全诗既洋溢着对知己的深情,更承载着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展现了青年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作为王令少数传世的送别诗之一,其文学价值在于将个人情谊升华为济世情怀,语言凝练而意境宏阔,是研究北宋士人精神风貌的重要文本。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民生疾苦为基调,流露出诗人深切的忧民情怀。开篇"厩牧三年"四字,道出诗人久居官场的疲惫与无奈,"持斧似行春"的比喻更显其勉力而为的苦涩。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描绘了百姓困顿、官吏懈怠的社会现实,"被水田畴"与"经冬鳏寡"的意象尤为沉痛。尾联笔锋一转,以"江湖兴"寄托归隐之思,"一钓纶"的意象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从政与归隐的矛盾心理,具有典型的中唐士大夫情怀。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