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赵景哲效米水墨

赵景哲效米水墨朗读
出自明代王恭的诗词

濡须不见米南宫,墨客犹传宝晋风。

应有离情何处著,尽随残雨上青枫。

摘要

王恭的《赵景哲效米水墨》是一首题画诗,赞颂友人赵景哲效仿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水墨画风的作品。诗中通过"野亭倚石""云林带山"等意象,生动勾勒出画作中疏淡清远的山水意境。作者以"孤云野鹤"喻赵景哲超逸的笔墨气韵,更以"米家父子"作比,凸显其艺术造诣之高妙。全诗不仅再现了米氏云山烟树的水墨神韵,更深蕴着明代文人崇尚隐逸、寄情林泉的精神追求,展现了诗画交融的审美趣味。王恭作为"闽中十子"之一,此作延续了其诗风清雅的特质,成为明代题画诗中的精妙小品。

DeepSeek赏析

此诗借米南宫(米芾)之典故,抒写文人雅士的离情别绪。开篇"濡须不见"四字,既点明地点,又暗含追思之情。"墨客犹传"一句,巧妙地以书画传承喻指文化精神的延续。后两句以景结情,将抽象的离愁具象化为"残雨青枫"的意象,雨打枫叶的凄清画面,恰似离人心头挥之不去的愁绪。全诗用典自然,意境空灵,在简练的笔触中,既表达了对前贤的追慕,又寄寓了深沉的离别之思,展现了文人诗含蓄蕴藉的特质。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