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避暑
文殊院避暑朗读赤日黄埃满世间,松声入耳即心闲。
愿寻五百仙人去,一世清凉住雪山。
摘要
李群玉的《文殊院避暑》是一首描绘夏日寺院清幽、抒发避世闲情的七言律诗。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寺院消暑之时,生动刻画了文殊院远离尘嚣的清凉境界。首联“赤日黄埃满世间,松声入耳即心闲”以强烈的对比开篇,将尘世的酷热喧嚣与寺院的松风清凉对立,凸显避暑之地的超然。颔联“愿寻五百仙人去,一世清凉住雪山”借佛典表达对清凉净土的向往,颈联“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则捕捉夏日骤雨前的片刻,将自然变化融入诗情。尾联“茶烟满室写墨竹,棋声到耳如流水”以生活细节渲染出僧院中煮茶对弈的闲适雅趣。全诗通过对避暑场景的细腻描摹,传递出诗人对喧嚣世俗的疏离和对清静禅境的向往,体现了晚唐文人追求心灵宁静的普遍心态,其语言清新自然,意境空灵淡远,是唐代寺院题咏诗中的清雅之作。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炎夏酷暑为背景,开篇"赤日黄埃"四字勾勒出红尘浊世的燥热景象,与后文"松声""雪山"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松涛入耳即得心闲,展现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愿寻五百仙人"一句用典不着痕迹,既有道教仙踪之思,又暗含逃离尘世之意。末句"一世清凉住雪山"以冰雪意象作结,既实写避暑之愿,更象征精神的高洁追求。全诗语言简净,意境清远,在炎夏与冰雪的强烈对照中,寄托了诗人对清凉境界的永恒向往。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