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越歌(八首。约杨推官同赋)

越歌(八首。约杨推官同赋)朗读
出自明代宋濂的诗词

越王台下是侬家,一尺龙梭学织纱。

愿郎莫栽梨子树,遮却房前夜合花。

摘要

宋濂的《越歌(八首。约杨推官同赋)》是明代初期一组具有江南民歌风味的七言绝句。此组诗创作背景与浙东文人雅集唱和有关,宋濂邀约友人杨推官共同以越地民歌体赋诗,展现了元明之际文人仿民歌创作的风尚。诗歌以吴侬软语摹写越地风情,内容多描绘江南水乡的采莲、采菱等劳动场景,以及男女相悦的淳朴情感,如“劝郎莫食鉴湖鱼”“荷叶荷花相间斗”等句,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明快悠扬。诗中既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亦暗含对官场生涯的疏离感,体现了宋濂作为开国文臣对民间真趣的珍视。这组诗融合了文人诗的雅致与民歌的活泼,在明代诗坛独树一帜,被后世视为研究江南民俗与文人诗风互动的典型文本。

DeepSeek赏析

这首小诗以越女口吻写就,语言质朴却情韵悠长。开篇"越王台下"点明地域特色,一尺龙梭暗喻织女巧手。后两句尤为精妙,表面嗔怪梨树遮花,实则暗含深意:夜合花朝开暮合,恰似女子期盼情郎的缠绵心意。诗人借寻常生活细节,将越地女子的聪慧与含蓄表达得淋漓尽致。寻常话语中见巧思,平淡叙述里藏深情,正是乐府民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