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大同山溪间诸生闻之有挟册来寻者
泊舟大同山溪间诸生闻之有挟册来寻者朗读扁舟经月住林隈,谢得黄莺日日来。
兼有清泉堪洗耳,更多修竹好衔杯。
诸生涉水携诗卷,童子和云扫石苔。
独奈华峰隔烟雾,时劳策杖上崔嵬。
摘要
《泊舟大同山溪间诸生闻之有挟册来寻者》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约作于正德年间王守仁贬谪贵州或讲学江浙时期,记录了他泊舟山溪时,当地学子闻讯携书卷前来求教的场景。诗中"诸生挟册频来往"生动描绘了弟子们求学问道的热忱,而"莫遣风雷惊鹳鹤"等句则巧妙化用自然意象,暗喻教育当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后两联通过"烟霞有路通仙岛""车马无氛到洞宫"的世外之境,以及"闲把钓竿谁共语"的渔翁形象,抒发了作者超脱尘俗、专注心性修养的哲思。全篇既展现了王守仁作为心学宗师"随处点化人"的教育理念,又渗透着其"致良知"学说中天人合一的境界,被后世视为体现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精神的诗化范本,彰显了古代儒者于山水间传道授业的独特风范。
DeepSeek赏析
此诗闲适淡然,道尽隐居之乐。首联"扁舟经月住林隈"点出幽居之境,黄莺日日来访,更添生机。颔联"清泉洗耳""修竹衔杯",一洗一饮间,尽显高士风骨。颈联写诸生携诗卷来访,童子扫苔相迎,文雅中见生活情趣。尾联"独奈华峰隔烟雾"笔锋一转,以策杖登高作结,既见隐者清高,又暗含对尘世的一份牵挂。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文人雅趣融为一体,读来令人神往。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