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崇仁趋新淦凡四夕乃至一寓道观三止僧舍
自崇仁趋新淦凡四夕乃至一寓道观三止僧舍朗读稚子应门立,老僧迎客入。
湛湛玉甃寒,唧唧铜瓶泣。
小轩风雨过,窗户青红湿。
晚花发秋妍,黄蜂正衙集。
摘要
《自崇仁趋新淦凡四夕乃至一寓道观三止僧舍》是南宋诗人孙觌创作的一首纪行诗。诗题本身即清晰勾勒出旅程的轮廓:诗人从崇仁出发前往新淦,历时四个夜晚,途中一次借宿道观,三次投宿僧寺。这一行程记录,直观反映了南宋文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与途中依托宗教场所栖身的常态。作为历经两宋之交动荡的官员,孙觌的旅途诗作常渗透着对世事的感慨。此诗虽无具体背景可考,但其题目的叙事性已暗示了羁旅漂泊的主题,隐含着对行路不易的体察,以及对道观僧寺提供庇护的留意。尽管该诗在文学史上评价记载较少,但作为孙觌个人行迹的片段记录,它为我们了解南宋士人的旅途生活及宗教场所的社会功能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注脚。
DeepSeek赏析
这首小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幽静禅院图景。首联"稚子应门立,老僧迎客入"以人物对仗起笔,童子与老僧的对比暗含佛门传承之意。颔联"湛湛玉甃寒,唧唧铜瓶泣"运用通感,将视觉之"寒"与听觉之"泣"相融,营造出清冷意境。颈联转写雨后景致,"青红湿"三字精炼传神,既写实景又暗含禅意。尾联"晚花发秋妍,黄蜂正衙集"以动态景物作结,黄蜂采蜜的忙碌与禅院静谧形成微妙对比,透露出万物各得其所的禅理。全诗语言洗练,意象清新,在简朴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远的禅意,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禅境的独特领悟。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