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已母孺人寿诗分题得笄
周原已母孺人寿诗分题得笄朗读忆年十五头始笄,二十嫁作梁鸿妻。
自从结发事夫子,每以盥栉随鸣鸡。
昼行顾影夜照烛,举步不出閤与闺。
多情爱笄恐笄坠,举案直与双眉齐。
夫年七十头总白,白发尚可胜梳鎞。
郎君宦游得归省,会以甘旨充盐齑。
凤冠珠翟有时降,笄也未可抛尘泥。
戏将拈取示儿道,此物见尔从孩提。
愿翁长健姥亦健,鹤形鲐背牙齿鲵。
更看此物作家宝,岁岁分赋长生题。
摘要
李东阳的《周原已母孺人寿诗分题得笄》是一首为友人母亲祝寿的应制诗。诗中分题"笄"字,以古代女子束发用的簪子为切入点,巧妙赞颂周母的品德与人生。诗人借"笄"象征女子成年后的持家之责,暗喻周母一生恪守礼教、勤俭持家的风范;又以"玉笄"喻其高洁品性,"云鬓"衬其寿考康宁,通过绾发簪笄的日常意象,展现母亲在家族传承中的核心地位。全诗将传统孝道融入器物礼赞,既表达对寿母的诚挚祝福,更凸显明代士族家庭对母仪典范的尊崇,体现了儒家伦理中"母慈子孝"的价值观。李东阳以典雅含蓄的笔法,在礼制框架中注入人文温情,展现了台阁体诗人的艺术特色。
DeepSeek赏析
这首《咏笄》以女性发笄为线索,串起了一个传统女性的一生。诗人以第一人称口吻,从十五岁及笄写到七十岁白发,通过发笄这一寻常物件,展现了古代女性相夫教子的传统美德。诗中"举案齐眉"的典故,暗含了夫妻相敬如宾的和谐;"昼行顾影夜照烛"的细节,刻画了闺阁生活的谨严。结尾处将发笄作为传家宝的期许,既是对传统家风的守护,也寄托了对长寿安康的美好祝愿。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日常器物展现了女性生命历程的厚重感,体现了传统文人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