詶族子湄
詶族子湄朗读二纪心如昨,诗来觉道同。
微禽难入海,寒木久生风。
谷口青门外,沙头白蚬东。
不知耆旧里,何处有庞公。
摘要
顾炎武的《詶族子湄》实为其族孙顾湄(字伊人)所作的诗,题为《酬族兄亭林》。顾湄是清初诗人,明遗民顾梦麟之子,与顾炎武同属江南顾氏家族。此诗是顾湄酬答族兄顾炎武(号亭林)的赠诗之作,创作于明清易代之际的动荡时期。 诗中充满遗民情怀,通过对故国山河的追忆与对家族气节的坚守,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痛与不屈之志。顾湄以"孤臣孽子"自喻,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亡紧密相连,既抒发了流离飘零的悲怆,更彰显了"岁寒松柏"般的忠贞品格。诗中"风雨孤舟""江湖夜雨"等意象,既暗喻时局艰危,亦寄托了与族兄肝胆相照的深厚情谊。全篇沉郁苍凉却风骨凛然,展现了明遗民群体在鼎革之际的精神坚守,是清初遗民诗歌中体现士人气节的典范之作。
DeepSeek赏析
这首五律以深沉内敛的笔触抒写人生感慨。首联"二纪心如昨"道出二十年光阴恍如隔世的沧桑感,"觉道同"则暗含知音难觅之叹。颔联"微禽难入海,寒木久生风"运用精妙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际遇:卑微如禽鸟难越沧海,坚韧似寒木终迎春风。颈联转而描绘清幽景致,青门谷口、白蚬沙头的画面中透出隐逸之思。尾联以庞公典故作结,表达对隐士高风的向往,更暗含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全诗意境清远,语言凝练,在写景述怀中融入深沉的人生思考,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境界。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顾炎武名诗推荐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