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寄李刑部子庸

寄李刑部子庸朗读
出自明代祝允明的诗词

夫子道中庸,谁言世不容。

山河开正气,江海辱高踪。

竹素期千载,梅花又一冬。

永怀金玉韵,无计久相从。

摘要

《寄李刑部子庸》是明代文学家祝允明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李刑部子庸的深切思念和真挚友情。诗中,祝允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离别之情,寄托了对友人仕途顺遂的祝愿,同时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清高品格的推崇,体现了其豁达超脱的文学情怀。

DeepSeek赏析

此诗气骨高古,格调清峻,开篇即以"中庸"二字点明主旨,道出儒者处世之道。山河、江海之喻,既有天地正气之宏阔,又暗含世道艰难之意。中联"竹素"、"梅花"意象清雅,既见君子之节操,又寓时光流逝之叹。结句"金玉韵"三字尤为精妙,既赞道德文章之贵重,又抒不能长相追随之憾。全诗对仗工稳而不失自然,用典浑融无迹,得盛唐遗响而自具风骨,诚为五律上乘之作。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