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丙午中秋

丙午中秋朗读
出自清代:高塞的诗词

碧天如水夜初凉,三五蟾光满帝乡。

何处笙歌侵晓漏,几家砧杵急秋霜。

仙台深闭金茎露,月殿高悬桂子香。

独抱幽怀浑不寐,西风雁唳到虚堂。

摘要

高塞的《丙午中秋》是清代满洲宗室诗人爱新觉罗·高塞创作的一首中秋感怀诗。高塞身为清太宗皇太极第六子,封辅国公,却性淡泊,厌弃富贵,长期隐居辽宁医巫闾山,自号“敬一主人”。此诗作于康熙五年(1666)中秋,时值丙午年。诗中通过描绘中秋月色与山居夜景,抒发了诗人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如“开樽酒不空”、“醉卧松石间”等句,生动展现了他远离朝堂纷争、沉醉林泉的洒脱心境。尾联“此景最难忘,终身愿如斯”更是直白道出对清寂自在生活的永恒向往。作为满洲贵族中罕见的隐逸诗人,高塞此诗以朴素语言和真挚情感,在清代宗室文学中独树一帜,体现了其对自然本真与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清幽的夜景为背景,勾勒出一幅深秋月夜图。首联"碧天如水"勾勒出澄澈宁静的夜空,"三五蟾光"暗点中秋时节。中间两联运用对比手法,笙歌与砧杵、仙台与月殿交相辉映,既写富贵人家的宴乐,又写寻常百姓的劳碌。尾联"独抱幽怀"道出诗人孤寂心境,"西风雁唳"更添几分凄凉。全诗意境空灵,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精妙的声音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际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