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其一
塞下曲 其一朗读赵信城边雪化尘,纥干山下雀呼春。
即今三月莺花满,长作江南梦里人。
摘要
《塞下曲·其一》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创作于清军入关、明朝覆灭的动荡时期,诗人借古喻今,通过描绘边塞苍凉的景象("赵信城边雪化尘")与历史典故("李陵台上西风起"),暗喻国破家亡的悲愤。诗中"亭障千山"暗指清军铁骑南下,"空相待"三字道尽抗清志士孤立无援的困境。全诗以沉郁的笔触抒发了诗人坚守民族气节、不屈于外族统治的赤诚肝胆,字里行间激荡着家国之痛与复明之志。清代沈德潜评其"词意悲壮",凸显了顾炎武作为遗民诗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绝以冬去春来为背景,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深切怀念。首句"赵信城边雪化尘"勾勒出北方初春景象,积雪消融的细节暗示季节更替。次句"纥干山下雀呼春"以山雀鸣叫点明春意已至,动物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反衬出诗人的细腻观察。后两句笔锋一转,"即今三月莺花满"实写眼前春景,却以"长作江南梦里人"作结,将实景化为梦境,流露出对江南的无限向往。全诗语言清丽,意象鲜明,通过北地春景与江南梦境的对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唐诗中常见的以景抒情手法。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