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临江仙朗读秋去津亭无一事,坐来几叶丹枫。
渡头车马故尘空。
自然憔悴尽,不敢拟题红。
摇落正关迟暮计,赴寒暝色匆匆。
眼前何物最情浓。
鲈鱼应自好,残日树声中。
摘要
陈洵的《临江仙》是其代表词作之一,创作于晚清民国动荡之际。此词以深婉笔触描绘秋日萧瑟景象,借"西风残照"、"烟柳斜阳"等意象,隐喻时代巨变与个人身世的飘零感伤。词中"人间何世"的叩问,既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叹,亦暗含对文化传统衰微的忧思。下阕"故国心魂"的追忆与"江湖满地"的苍茫形成强烈对照,在"泪眼山川"的凝视中,将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悲交织为沉郁顿挫的意境。朱祖谋曾盛赞陈洵词"神骨俱静",此作正体现其善用比兴、寄托遥深的艺术特色,通过个人化的抒情承载了士人在历史转折中的集体创伤,在岭南词派中独树一帜。
DeepSeek赏析
这首词以秋日渡口为背景,勾勒出一幅萧瑟怅惘的秋意图。"几叶丹枫"与"故尘空"的意象对比,道尽时光流逝的无奈。下阕"摇落"二字尤为精妙,既是写秋叶飘零,又暗喻人生迟暮。"鲈鱼应自好"一句忽然转折,以寻常物事点染出超然情怀,却又在"残日树声"中回归苍凉。全词以景写情,笔法洗练,将秋思与人生况味融为一体,既有宋词婉约之致,又不失深沉隽永的意蕴。

陈洵,字述叔,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 。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