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七言
三五七言朗读天秋暮,月如素。
金窗隔烟纱,花槛流萤度。
良人远戍玉门西,谁念空闺玉箸啼。
摘要
李梦阳的《三五七言》是一首形式独特的杂言诗,体现了明代复古派诗歌的探索精神。此诗创作于明代中期,具体背景不详,但李梦阳作为"前七子"领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此作或为其突破传统诗体的一种尝试。全诗以"秋风清,秋月明"起兴,通过"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的意象,营造出秋夜寂寥萧瑟的意境。核心情感聚焦于末句"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直白而深沉地抒发了对故人难逢的怅惘与缠绵悱恻的相思之苦。在形式上打破齐言传统,将三言、五言、七言句式自然融合,形成参差错落的节奏感,虽未被历代诗论重点评述,但其创新体式与凝练深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李梦阳在复古中求变的诗歌实践。
DeepSeek赏析
这首小令以秋夜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凄清寂寥的深闺图景。开篇"天秋暮,月如素"六字,以素月点染暮色,奠定全篇清冷基调。金窗纱幔间流萤飞舞的细节,暗喻时光悄然流逝。后两句笔锋陡转,由景及情,"良人远戍"道出闺怨根源,"玉箸啼"以珠泪比拟,将思妇的孤寂与哀愁刻画入微。全篇景语皆情语,月色、流萤、玉门、空闺等意象交织,构成含蓄深婉的意境,体现了晚唐五代词精炼含蓄的艺术特色。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