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 其七

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 其七朗读
出自明代唐顺之的诗词

樗散甘为笑,逢迎已觉迷。

渐能谙豕牧,宁复舞鸡啼。

村居邻北郭,野语学东齐。

此是潜夫宅,吾将为子题。

摘要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唐顺之创作的《答陈澄江佥事村居韵八首》中的第七首,作为对友人陈澄江“村居”诗的唱和之作,创作于唐顺之晚年隐退时期,反映了当时文人间的交往与对田园生活的共同向往。诗中描绘了乡村的宁静景象,如山水、田园和闲适日常,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隐逸生活的深切渴望,以及对官场纷扰的厌倦。通过淡雅的语言,唐顺之传递了安贫乐道、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体现了明代士大夫在动荡时代中寻求精神归宿的普遍情怀。唐顺之的诗作在文学史上被赞为“清新脱俗”,但此诗具体历史评价较少流传。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樗散自喻,流露出隐逸山林、甘于淡泊的志趣。首联"樗散甘为笑"直抒胸臆,表明甘愿作无用之材;"逢迎已觉迷"则暗讽官场逢迎之态。颔联"渐能谙豕牧,宁复舞鸡啼"生动描绘归隐生活,以牧猪喻田园之乐,反用"闻鸡起舞"典,表达不慕功名之意。颈联写村居环境,与乡野为邻,学习方言土语,展现融入民间之趣。"潜夫宅"用典含蓄,既指隐者居所,又暗含对时政的批判。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恬淡,通过对比手法,将隐逸之乐与仕途之累形成鲜明对照,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追求。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