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行
金台行朗读君不见七雄割据势相均,得士者富失士贫。
燕昭信义明日月,不惜千金买骏骨。
郭卿谈笑吐深谋,海内贤豪竞驰突。
就中乐生尤绝奇,按剑魏朝人岂知。
一朝遇主同心腹,亲屈君王为推毂。
指麾燕兵百余万,蹴踏齐城七十六。
于今六合无并吞,寂寞古台空复存。
少年未上麒麟阁,且学陆沉金马门。
摘要
《金台行》是明代文学家唐顺之创作的一首怀古诗。此诗借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的典故起兴,以"骏骨已朽""死骨千金"等意象暗喻人才遭际的古今对比。诗人通过"台上黄金少颜色""千年事往人何在"等苍茫之问,既感慨昭王求贤若渴的盛事不再,又暗讽当世统治者不能真正识才用贤。结尾"独有青山似洛中"以亘古不变的青山反衬人事变迁,深化了历史兴亡之叹。全诗在雄浑悲怆的意境中,寄托了作者对明中期政治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自身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展现出借古讽今的典型文人情怀。
DeepSeek赏析
这首咏史诗以燕昭王筑黄金台求贤的典故开篇,通过对比"得士者富失士贫"的治乱之道,展现了诗人对人才价值的深刻认识。诗中"不惜千金买骏骨"一句,将燕昭王的求贤若渴描绘得淋漓尽致。中段以乐毅为主角,用"按剑魏朝人岂知"的对比手法,凸显其怀才不遇到终遇明主的传奇经历,其中"指麾燕兵百余万"的壮阔场面,更显英雄气概。结尾处笔锋一转,以"寂寞古台空复存"的苍凉景象,暗含对当世不重人才的隐忧,最后以"且学陆沉金马门"作结,既表达了对古人的追慕,又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无奈。全诗用典精当,气势恢宏,在咏史中寄寓了深沉的人生感慨。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