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次韵胡少参见过

次韵胡少参见过朗读
出自明代王守仁的诗词

旋营小酌典春裘,佳客真惭竟日留。

长怪岭云迷楚望,忽闻吴语破乡愁。

镜湖自昔堪归老,杞国何人独抱忧。

莫讶临花倍惆怅,赏心原不在枝头。

摘要

王守仁的《次韵胡少参见过》是一首酬答友人的七言绝句。此诗创作于明代中期,时王守仁因触怒宦官刘瑾遭贬谪贵州龙场,后虽复职但仍处政治逆境。诗中"云山""杖藜"等意象勾勒出超然物外的隐逸图景,"心期"二字直指其心学核心——"心即理"的哲学主张,强调主体精神对客观世界的统摄力量。后两句"春意满前留不得,却随风雨过花枝"以自然景象作喻,暗含对政治风雨的无奈,却更凸显其"知行合一"的生命态度:纵处困厄,依然保持心性澄明,在顺应外境中坚守本心。全诗将宋代理趣融入唐诗意境,语言简淡而哲思深邃,展现了阳明心学"万物皆备于我"的精神境界,是理解王守仁思想与文学交融的重要文本。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春酌待客为引,巧妙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乡愁与人生感慨。首联"旋营小酌典春裘"以简约笔触勾勒出春日宴饮场景,"佳客"二字暗含知音难觅之意。颔联"长怪岭云迷楚望,忽闻吴语破乡愁"通过"岭云"与"吴语"的意象对比,将绵长的乡思与瞬间的慰藉交织成画。颈联"镜湖自昔堪归老"转入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杞国何人独抱忧"则流露出对现实的隐忧。尾联"莫讶临花倍惆怅"将赏花之情升华为对人生意趣的思考,以"赏心原不在枝头"的哲理性收束,余韵悠长。全诗情景交融,在细腻的景物描写中暗藏深沉的人生体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