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蓬为盛行之作
雪蓬为盛行之作朗读雪蓬老人瘦且清,前身想只梅花精。
墨梅一写几千万,鸡林交趾知其名。
南京小儿不晓事,相逢尽唤梅先生。
一蓬有屋凤城里,土脊茅檐竹椽子。
蜗牛半角祗藏头,我为量之刚丈许。
不题偃月昼锦堂,扁作雪蓬聊尔耳。
北风大雪五尺深,无限傍人愁压死。
老人高坐方掀髯,大叫狂歌对儿女。
大儿捧笔妇捧觞,一醉梅花三百纸。
篱边竹树往往佳,万个弓弰千鼠尾。
忽然几处鼎石根,便是悬崖活梅树。
此时天趣不可当,谁人肯许同清狂。
花光补之己非敌,当时空有王元章。
定山先生无一好,雪蓬老人当笑倒。
只有区区观物亭,半庭茂叔窗前草。
摘要
《雪蓬》是明代诗人庄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雪中蓬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纯净之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雪景的洁白与蓬草的坚韧,寄托了作者追求高洁品格、超脱世俗纷扰的理想,体现了庄昶清新自然的诗风。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雪蓬老人为主角,塑造了一位清瘦孤高、醉心艺术的隐逸者形象。开篇以"梅花精"喻老人风骨,继而展现其"墨梅一写几千万"的艺术造诣。诗中对比手法精妙:茅屋蜗居与艺术狂放形成强烈反差,北风大雪中"大叫狂歌"的豪情与"愁压死"的旁人构成鲜明对照。"大儿捧笔妇捧觞"的细节生动展现了艺术创作的家学传承,而"悬崖活梅树"的意象则暗示了艺术超越形似的神韵。结尾处对花光、补之等前代画家的评价,凸显了老人睥睨古今的自信。全诗以雪蓬老人为中心,将寒士清贫与艺术狂放熔于一炉,在粗犷笔墨中透出文人雅趣,体现了明代诗画相融的艺术特色。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