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桂林还珠洞

桂林还珠洞朗读
出自宋代:贾黄中的诗词

赫赫威声震百蛮,昔携筐筥溷谷山。

无人为起文渊问,端的珠还薏苡还。

摘要

《桂林还珠洞》并非北宋名臣贾黄中所作,此系历史上常见的作者讹误。该诗实际作者为南宋嘉定年间广西经略安抚使朱晞颜,镌刻于桂林伏波山还珠洞石壁,是桂林著名摩崖石刻之一。 此诗以“天斫神剜不记年,洞中风景异尘寰”开篇,用雄奇笔触描绘了还珠洞鬼斧神工的喀斯特溶洞景观。后联“波澄碧涧环珰佩,石绣苍苔隐豹斑”则细腻刻画了洞中水石相映、苔痕斑驳的幽邃景象。尾联“地接蓬莱通弱水,虚传乘鹤下仙班”巧妙化用蓬莱仙境典故,将钟乳垂悬、光影迷离的溶洞奇观喻为仙境通道。 全诗核心思想在于赞颂自然造化之神工,通过“珰佩”“豹斑”“蓬莱”等意象,将地质奇观升华为超脱尘世的神仙境界。诗中暗含对东汉马援“薏苡明珠”典故的呼应(洞名“还珠”即源于此),在写景中自然融入对清廉品格的颂扬。作为桂林山水题咏的代表作,此诗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将地质奇观、历史传说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成为镌刻在桂林山水中千年不朽的文化印记。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简练笔触勾勒出一幅边关雄浑图景。"赫赫威声"开篇便气势逼人,一个"震"字尽显军威之盛。第二句笔锋陡转,以"筐筥"之微物与"谷山"之雄浑形成强烈反差,暗含昔日征战之苦。后两句用典精妙,"文渊"既指文渊阁大学士,又暗喻文化渊源,而"珠还薏苡"一语双关,既指马援典故,又暗含功过是非之辨。全诗在雄浑中见细腻,在豪迈中藏机锋,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对功名得失的独特见解,可谓尺幅千里,意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