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舜谟赵允书高德公三子晚过因谈诗法漫赋长歌兼述别意
刘舜谟赵允书高德公三子晚过因谈诗法漫赋长歌兼述别意朗读峨冠野服非凡质,对榻论诗坐终日。
力搜东海宝珠来,法转西天龙象出。
楚猿乱聒夜冥冥,谁听湘妃鼓瑶瑟。
欲为古调高可跻,赋声好振太行西。
莫画少陵神自合,更深梦落浣花溪。
江通鱼腹山无隔,月照峨眉路不迷。
醒来归思候晨鸡,春草未生羸马嘶。
黄金筑台战国术,何必郭生志与齐。
凤城花时兴逾远,北岳有灵迎杖藜。
攀萝蹑屐殊萧散,笔扫层崖秃千管。
气横大漠雕不飞,响彻空林虎应断。
荷衣独立最高峰,老骨欲仙无寒煖。
洗兵焉得挽天河,阴山单于近纳款。
尚思朋辈共离樽,燕赵茫茫目力短。
壮怀奋激歘乘风,若木扶桑指顾中。
他年相见重把手,宁羡征南矍铄翁。
摘要
谢榛是明代著名诗人,后七子之一。这首诗题为《刘舜谟赵允书高德公三子晚过因谈诗法漫赋长歌兼述别意》,描述了刘舜谟、赵允书、高德公三子晚间来访,因讨论诗歌创作方法而随意赋写长歌,并抒发离别之情。诗作表达了谢榛对诗法的精辟见解,强调诗歌创作应注重情感自然流露和艺术自由,同时融入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时的感伤。它体现了谢榛的诗歌理论,主张复古中求创新,影响明代诗坛。
DeepSeek赏析
此诗气韵雄浑,境界高远,展现出一派文人雅士超然物外的精神气象。开篇"峨冠野服"四字便勾勒出诗人超凡脱俗的形象,"力搜东海""法转西天"二句以夸张笔法彰显其才情横溢。中段"楚猿乱聒""湘妃鼓瑟"等意象,将现实与神话交织,营造出迷离梦幻的意境。后段"荷衣独立最高峰"一句尤为精妙,既见其孤高傲世之姿,又暗含求仙问道之思。全诗笔力雄健,用典自如,时而"黄金筑台"论战国,时而"阴山单于"话边关,展现出诗人广阔的胸襟与深邃的思考。结尾"壮怀奋激"数句,更见其老当益壮、豪情不减的文人风骨,读来令人神往。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