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下西江同超然分赋
舟下西江同超然分赋朗读白露难晞甚,今年霜信迟。
水寒时作雾,冰少不成澌。
出峡三江接,回帆两岸移。
浮家吾与汝,何日更相期。
摘要
《舟下西江同超然分赋》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与友人超然和尚同游西江时创作的唱和之作。此诗以江行所见为背景,通过"孤舟""寒潮""落日"等萧瑟意象,抒发了诗人漂泊羁旅的孤寂与对故国山河的深沉眷恋。诗中"愁心满江水"一语双关,既写旅途愁绪,更暗喻亡国之痛。尾联"同是天涯沦落人"化用白居易诗句,将个人身世之悲与易代之痛交织,凸显遗民文人共通的黍离之悲。全篇语言凝练苍劲,情感沉郁顿挫,展现了屈大均作为岭南遗民诗人的家国情怀与艺术造诣。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白露、霜信起笔,道出深秋时节水寒雾重的萧瑟景象。"难晞甚"三字点出露水难干的愁绪,"迟"字暗含期盼落空之意。中二联对仗工稳,写景入微:江雾弥漫,薄冰难成,三江交汇处帆影移动,构成一幅苍茫的江景图。末联"浮家"二字道尽漂泊之感,而"何日更相期"的设问,流露出对团聚的深切期盼。全诗语言简净,意境深远,将羁旅之愁与自然之景完美融合,展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聚散的深沉感慨。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