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钟山行二首 其二

钟山行二首 其二朗读
出自明代归有光的诗词

钟山云气何苍苍,中有殿阁琉璃闪烁黄金黄。

苍松老柏驰道旁,朱红交午歧路当。

貔貅百万昼伏藏,日色澹照官衙墙。

北风萧萧吹日光,白头老人涕泣为指点,东是长陵西未央。

摘要

归有光的《钟山行二首·其二》是明代中期一首深沉的历史感怀之作。此诗创作于归有光游历南京钟山期间,彼时明王朝已显露衰微之象。诗人借钟山这一承载六朝兴衰与明初辉煌的历史地标(明孝陵所在地),通过"禾黍高低""松楸远近"等荒凉意象,暗喻盛世不再的忧思。诗中"道旁余古石""沙上见耕人"等句,在冷峻的景物白描中透出对民生疾苦的隐忧,更以"北望神州"的苍茫视角,将个人身世之叹升华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全篇以含蓄凝练的笔法,将历史沧桑感、现实批判性与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熔铸一体,被清代诗评家赞为"得杜陵遗响",展现了归有光在诗歌创作中"以史入诗,以诗证史"的独特境界。

DeepSeek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钟山巍峨壮丽的景象,通过"苍苍云气"、"琉璃黄金"等意象,勾勒出一派金碧辉煌的皇家气象。诗中"貔貅百万"一句暗喻昔日雄兵,"北风萧萧"则转入沧桑之感。末句以白发老人指点迷津作结,将长陵与未央两大历史遗迹并举,道出了繁华易逝、盛衰无常的深沉感慨。全诗意象宏阔,笔力雄浑,在恢弘的宫殿描写中暗含历史兴亡之叹,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深刻体悟。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