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景仁游寿安
和景仁游寿安朗读宜阳城下作游人,都为衣冠不击身。
众竅怒号成地籁,也胜终日正红尘。
摘要
司马光的《和景仁游寿安》是一首酬答友人范镇(字景仁)的七言律诗。此诗创作于司马光退居洛阳期间,当时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离开朝堂,寄情山水以排遣政治苦闷。诗中描绘了寿安(今河南宜阳)的幽静山水,如“烟霞密迩神仙宅,草木微滋雨露中”等句,以清丽笔触展现自然之趣,暗含对官场纷争的疏离。尾联“况有樽中物,能同啸傲终”则借酒抒怀,既表达与挚友共赏山水的闲适,更寄托了超脱名利、坚守本心的志趣。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隐逸之乐,语言简淡而意境深远,既见宋诗理趣,亦折射出司马光政治失意后寄情林泉的淡泊心境,是研究其晚年思想的重要文本。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游人之眼观照世态,起句"宜阳城下作游人"点明身份,暗含超脱之意。"衣冠不击身"五字,道尽官场虚礼之无谓,颇有阮籍青白眼之遗风。后联以庄子"地籁"之典,将市井喧嚣比作自然天籁,反衬庙堂红尘之浊。全诗取象精当,以"怒号"对"正红尘",形成强烈反差,展现出诗人对官场虚伪的深刻洞察与不屑。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暗藏锋芒,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理性批判精神。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