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八月十三夜谭鸿胪子羽第同李太史子寔张给事巽卿莫膳部子良赋得秋字

八月十三夜谭鸿胪子羽第同李太史子寔张给事巽卿莫膳部子良赋得秋字朗读
出自明代谢榛的诗词

当樽月欲满,良夜故同游。

宫阙散清雾,星河悬素秋。

病多还授简,客久数登楼。

喜结淮南侣,非关桂树留。

摘要

谢榛的《八月十三夜谭鸿胪子羽第同李太史子寔张给事巽卿莫膳部子良赋得秋字》是一首明代文人雅集唱和之作。此诗创作于中秋前夕(八月十三夜),在友人谭子羽(时任鸿胪寺官员)宅邸,与李太史(子寔)、张给事(巽卿)、莫膳部(子良)等官员同僚共聚赋诗,以"秋"字为韵。诗中"白雁初闻秋气深"点明时节,"共醉清光"映照雅集之乐,后两联"不眠犹自倚楼吟"等句,既流露秋夜怀人的淡淡寂寥,亦暗含对仕途同道的期许。全篇以清雅笔触勾勒秋夜意境,展现明代士大夫阶层的闲适雅趣与含蓄深沉的情思,是谢榛酬唱诗的代表作之一。

DeepSeek赏析

此诗写良夜同游之乐,意境清幽高远。首联以"樽月""良夜"点明时间,暗含欢聚之情。颔联"宫阙散清雾,星河悬素秋"气象宏大,以宫阙、星河入诗,展现秋夜澄澈之景。颈联转写自身境况,"病多""客久"略带感伤,却以"授简""登楼"见雅致。尾联"喜结淮南侣"回应开篇同游之乐,"非关桂树留"用淮南小山招隐之典,表明非为隐逸,实重情谊。全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既有秋夜清景的描绘,又见文人雅集的情怀,用典自然无痕,足见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