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南园感事诗五首 其二

南园感事诗五首 其二朗读
出自清代丘逢甲的诗词

五百年间几劫灰,南园非复旧池台。

溶溶玉带河边水,曾见张乔照影来。

摘要

丘逢甲的《南园感事诗五首 其二》创作于1895年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的悲愤时期,诗人流亡大陆,以诗抒怀。该诗表达了深切的爱国忧思,通过对故土沦丧的哀叹,呼吁国人奋起救国,体现了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作为晚清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的作品被后世誉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其诗风沉郁激昂,激励了抗日救亡运动,影响深远。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以沧桑之笔勾勒历史变迁,暗含物是人非之叹。首句"五百年间几劫灰"以时间跨度与劫灰意象奠定全诗苍凉基调,二句"南园非复旧池台"以具体景物变迁强化沧桑之感。后二句笔锋一转,聚焦于玉带河边水,以"溶溶"二字描摹水波荡漾之态,更妙在引出唐代女诗人张乔临水照影的典故,使亘古长流之水成为连接古今的见证。全诗以水为媒,将历史长河中的废墟与永恒的自然景象并置,形成强烈对比,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风流的追慕与对时光无情的感慨。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