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妄解余笑恐回头错应人之句者用韵 其二
客有妄解余笑恐回头错应人之句者用韵 其二朗读此人元本是天身,何物人间看不亲。
却笑南泉无大手,不知还有热瞒人。
摘要
这是明代诗人庄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以戏谑自嘲的笔调,回应他人对作者诗句的曲解。诗中通过"笑恐回头错应人"等意象,暗喻言论在传播过程中易遭误读的现象,流露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庄昶作为成化年间著名学者,其诗常融理学思想于生活琐事,此作借日常对话场景,探讨语言理解的偏差性,暗含对人际沟通复杂性的哲思。全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深长,在轻松诙谐的表象下,折射出明代文人对于言论传播与接受困境的敏锐观察,展现了庄昶诗歌寓理于趣的独特风格。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超凡脱俗之笔,勾勒出一位世外高人的形象。"天身"二字道出本非凡俗,却偏生"人间看不亲",看似矛盾实则暗含深意。后两句笔锋一转,以"南泉"典故调侃世人识见浅薄。"无大手"之讥与"热瞒人"之叹相映成趣,既显豁达胸襟,又露智者锋芒。全诗语言凝练,意境玄远,在戏谑中见真知,于调侃处显禅机,实为融禅理于诗趣的佳作。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