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二首 其一

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二首 其一朗读
出自清代黄景仁的诗词

摇曳身随百丈牵,短檠孤照病无眠。

去家已过三千里,堕地今将二十年。

事有难言天似海,魂应尽化月如烟。

调糜量水人谁在,况值倾囊无一钱。

摘要

清代诗人黄景仁的《途中遘病颇剧怆然作诗二首 其一》创作于他旅途突患重病之际,抒发了作者在病痛中的悲怆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病体的折磨,表达了深切的孤独、无助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隐含着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命运的无奈。黄景仁以真挚的情感著称,此作延续了他一贯的性灵风格,情感直白而动人。在清代文学中,黄景仁的诗被后人评价为情感深切,反映了个人命运的坎坷,对后世抒情诗有一定影响。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深沉笔触勾勒出诗人漂泊异乡、贫病交加的孤寂心境。"摇曳身随百丈牵"一句以绳索牵引为喻,暗喻命运无常;"短檠孤照"更添凄凉,与"病无眠"构成强烈画面感。颔联以数字递进,凸显离家之远、年岁之长。颈联"天似海""月如烟"的比喻堪称绝妙,将难言之事与消散之魂具象化,意境苍茫。尾联直陈窘迫之境,调糜量水无人问津,囊空如洗的困顿跃然纸上。全诗情感沉郁,比喻新颖,对仗工整而不失自然,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与真切的人生体验。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