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虞永康谢余过沧江
次韵虞永康谢余过沧江朗读雨余云簇数峰奇,公子江头客款扉。
白舫青帘乱平渺,黄鸡浊酒话清微。
稻畦千顷睟生色,竹日一川摇静晖。
坐久东山初月上,恍疑赤壁旧时矶。
摘要
《次韵虞永康谢余过沧江》是南宋理学家魏了翁的一首唱和之作。此诗为酬答友人虞刚简(字仲易,号永康)的谢访诗而作,背景涉及二人同在蜀地眉山交游的往事。诗中通过"沧江居士"的自喻,既回应了友人的情谊,又含蓄表达了仕途波折后归隐江湖的淡泊心境。全篇以清雅笔触勾勒沧江风物,在酬唱间寄寓了超脱宦海沉浮的豁达胸襟。作为南宋蜀学代表人物,魏了翁此作不仅展现了理学家特有的澄明境界,更记录了当时文人交往的精神图景,是研究宋代巴蜀学术圈的重要文学见证。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江畔雨后闲适雅集之景,笔致清丽旷远。首联以"雨余云簇"起笔,勾勒出远山云雾缭绕的朦胧美,主人邀客的雅兴自然流露。颔联"白舫青帘"与"黄鸡浊酒"形成色彩与味觉的双重意象,在平凡中见清雅。颈联转写田园风光,"睟生色"与"摇静晖"的炼字精妙,将稻浪竹影写得灵动非常。尾联以东山月初升作结,引入赤壁之典,将眼前景致与历史人文相融,余韵悠长。全诗章法谨严,虚实相生,在寻常景物中寄寓超然之趣,展现出文人雅士淡泊明志的精神境界。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