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旧宅
孔子旧宅朗读奉出天家一瓣香,著鞭东鲁谒灵光。
堂堂圣像垂龙袞,济济贤生列雁行。
屋壁诗书今绝响,衣冠人物只堪伤。
可怜杏老空坛上,惟有寒鸦口夕阳。
摘要
汪元量《孔子旧宅》是南宋遗民诗人借古抒怀之作。此诗创作于宋亡后,汪元量随三宫被掳北行途中经曲阜时。面对孔子故宅的断壁残垣,诗人以"秦火自焚宁害圣"暗喻元朝暴政摧残华夏文明,却无法磨灭孔子精神;"鲁壁尚存古经书"则寄托文化命脉不绝的信念。全篇通过"古木""荒台""残碑"等意象,在苍凉景象中凸显对儒家道统的坚守,更将亡国之痛升华为对文化存续的深沉忧思。末句"天下衣冠仰昔年"直指元初汉族士人被迫臣服异族的屈辱现实,使怀古与伤今交融。此诗被后世誉为"遗民血泪凝成之史诗",章鉴评其"以圣裔之悲鸣,振民族之脊骨",深刻展现了宋遗民在文化浩劫中的精神抗争。
DeepSeek赏析
此诗为凭吊孔庙之作,以典雅沉郁之笔触勾勒出儒家圣地的沧桑变迁。首联以"天家一瓣香"起兴,暗喻对儒家文化的虔诚追慕,而"著鞭东鲁"则见出诗人风尘仆仆的朝圣之诚。颔联"龙袞""雁行"对仗工稳,昔日圣贤云集的盛况宛在目前。颈联陡然转折,"绝响""堪伤"四字道尽文化凋零之痛,笔力千钧。尾联以"杏坛寒鸦"作结,夕阳残照中的凄凉景象,与昔日弦歌不绝形成强烈对比,寄托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式微的深沉慨叹。全诗意境苍凉,气韵沉雄,在简练的笔触中蕴含着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