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今岁遇元夕于五松连日大雪巷陌萧然孚先兄有诗诧灯火之盛因成四韵

今岁遇元夕于五松连日大雪巷陌萧然孚先兄有诗诧灯火之盛因成四韵朗读
出自宋代李光的诗词

里巷萧条户半扃,更无冷月挂山城。

荧荧小市唯渔火,耿耿幽窗但雪声。

海国此时瞻气象,端门何日睹升平。

会须一扫阴霾尽,尽放冰轮彻夜明。

摘要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光创作,题为《今岁遇元夕于五松连日大雪巷陌萧然孚先兄有诗诧灯火之盛因成四韵》。创作背景源于元宵节期间,李光在五松地方遭遇连日大雪,街巷冷清萧条,其友人孚先兄作诗赞叹节日灯火的盛况,李光因此有感而发,写成这首四韵诗作。表达思想方面,诗作通过大雪萧瑟与节日喜庆的鲜明对比,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既流露对自然环境的无奈,又借友人的诗作寄托对人间温情的向往,体现了在逆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豁达情怀。历史评价方面,此诗虽非李光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但以质朴语言捕捉生活瞬间,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的日常诗意,被视为其感怀抒情的典型之作。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萧条冷寂之景起笔,暗含忧国之思。"户半扃"、"无冷月",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战乱后的荒凉。渔火点点,雪声幽幽,更添几分孤寂。后四句笔锋一转,由实入虚,表达对太平盛世的殷切期盼。"一扫阴霾"、"冰轮彻夜",意象雄浑,气魄宏大,既是对光明的向往,亦暗含重整乾坤的豪情。全诗由抑而扬,由暗转明,章法谨严,寄托深远,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乐观进取的精神。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