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秋江待渡图为席咸宁赋

秋江待渡图为席咸宁赋朗读
出自明代金幼孜的诗词

秋山叠叠映云萝,渺渺长空接远波。

日暮小舟争渡急,行人犹唱竹枝歌。

摘要

金幼孜的《秋江待渡图为席咸宁赋》是一首明代题画诗。此诗以"秋江待渡"画意为题,通过描绘萧瑟秋江、孤舟待渡的苍茫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感慨。诗中"澹烟疏树雨余天""秋水芦花共渺然"等句,以水墨画般的笔触勾勒出空寂寥廓的意境,暗含宦海浮沉的隐喻。尾联"百年几度登临兴,赋就新诗欲扣舷"更将画境升华为生命哲思,在待渡的静观中寄托着对精神归宿的追寻。作为明代台阁体代表诗人,金幼孜此作突破应制诗的局限,以简淡笔墨展现士大夫对自然与生命的体悟,体现了题画诗"诗画相生"的艺术特质。

DeepSeek赏析

这首小诗以秋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秋水长天的画卷。"叠叠"二字写出山势连绵,"渺渺"则见出天际的空阔,两相对照,境界全出。后两句转入动态描写,日暮时分渡口的小舟与行人,平添了几分生活气息。"犹唱"二字尤为传神,既写出行人赶路的匆忙,又透露出几分闲适趣味,将山水之乐与人间烟火巧妙融合。全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既有水墨画的意境,又不失民歌的鲜活情调,体现出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金文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