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苏秘丞子平登延晖故亭
同苏秘丞子平登延晖故亭朗读城端有亭馀故基,吏曰旧榜题延晖。
行穿蒙笼倚孤陴,霜风飘萧吹我衣。
高林满郊目四围,云起日落晴烟飞。
感今念往聊久之,埤堄昏黑群鸦归。
摘要
《同苏秘丞子平登延晖故亭》是北宋画家兼诗人文同的一首登临感怀之作。此诗创作于文同与友人苏子平共登延晖故亭之时,具体背景已不可详考。诗中描绘了登亭远眺所见之景,通过"高城压亢爽""古木披纷敷"等意象,勾勒出苍茫开阔的秋日气象。文同以画家特有的空间感与色彩感,在"烟云浮四隅"的缥缈与"日月临广途"的明丽间形成对照,暗含对时光流转的哲思。尾联"佳时惨不乐""羁客情易孤"直抒胸臆,在壮阔景象中注入深沉的人生孤寂之感,体现了宋代文人登高怀远的典型心境。其诗风清峻雅健,将绘画的构图技法融入诗歌意境营造,展现了文同作为"湖州竹派"宗师的艺术通感。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言古风以登临怀古为主题,笔调苍凉而意境深远。起笔"城端有亭馀故基"便勾勒出荒废的亭台景象,一个"馀"字道尽沧桑变迁。诗人独立孤城之上,霜风萧瑟,衣袂飘飞,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中间四句写景尤为精彩,"高林满郊"与"云起日落"相映成趣,晴烟飞动中暗含时光流逝之叹。结尾"埤堄昏黑群鸦归"以暮色鸦群收束全篇,既实写眼前景,又暗喻历史沉思。全诗以简练笔墨绘就一幅苍茫的登临图,在时空交错中寄寓深沉的人生感慨,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历史意识和生命感悟。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