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过林立人所寓许将军署斋咏庭前英石
雨中过林立人所寓许将军署斋咏庭前英石朗读五峰西畔亚夫营,一石中庭见者惊。
翠袖低昂如万舞,紫云飘举欲孤行。
居然造物钟全巧,瘦绝谁人画得成。
不独韩陵堪共语,雨中高咏有群英。
摘要
《雨中过林立人所寓许将军署斋咏庭前英石》是明末清初岭南诗人陈恭尹的一首咏物抒怀之作。此诗创作于诗人拜访友人林立人于许姓将军官署斋舍之时,时值雨中,庭前一块英德奇石(英石)的姿态触发了诗人的情思。陈恭尹身为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心怀故国之思,他借咏英石嶙峋坚韧、历经风雨而挺立的形象,巧妙寄托了自己与志同道合者不随流俗、坚守气节的高尚情操。诗中“独立苍茫自咏诗”等句,既是对奇石孤高气骨的摹写,更是诗人自身在易代之际保持独立精神与不屈风骨的宣言。全篇以物喻人,将自然之石与人格精神融为一体,含蓄深沉地表达了遗民诗人对坚贞品格的追求,展现了岭南诗派雄直苍劲的特色,是陈恭尹咏物诗中以小见大、寄托遥深的代表作品。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律通过描绘山间奇石的瘦劲姿态,展现了造化之神奇与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首联以"五峰西畔"点明环境,"一石惊目"突出主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颔联"翠袖低舞"、"紫云孤行"赋予顽石以生命,拟人手法使静态景物顿生动态之美。颈联赞叹天工之巧,反问"谁人画得成",暗含对世俗审美的超越。尾联用"韩陵片石"典故,将眼前景物与历史文脉相连,更以"雨中高咏"的群英意象,展现文人雅集之乐。全诗笔力遒劲,意象飞动,在瘦硬奇崛的审美追求中,寄托着诗人孤高傲世的情怀。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