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刘子澄远寄羊裘且有怀仁辅义之语戏成两绝为谢以发千里一笑 其二

刘子澄远寄羊裘且有怀仁辅义之语戏成两绝为谢以发千里一笑 其二朗读
出自宋代朱熹的诗词

谁把羊裘与醉披,故人心事不相违。

狂奴今夜知何处,月冷风凄未肯归。

摘要

朱熹的这首七绝是答谢友人刘子澄的诗作。友人远寄羊裘并附言“怀仁辅义”,朱熹以戏谑口吻作诗回应。诗中“经纶枉被周公误”一句暗含对现实政治抱负难伸的自嘲,而“却笑严生避俗喧”则借严子陵隐居典故,表明自己虽处江湖之远,却不同于避世隐者,始终心系儒家济世理想。后两句将友人赠予的羊裘与权贵的貂裘对比,强调志同道合的情谊远胜物质馈赠。全诗在轻松调侃中透露出对儒家仁义的坚守,展现了朱熹作为理学宗师在日常生活里对道义的执着追求与豁达胸襟。

DeepSeek赏析

这首小诗以淡雅之笔勾勒出深沉的离愁别绪。首句"谁把羊裘与醉披"暗含典故,以羊裘喻高洁之士,醉披二字点出借酒浇愁之态。次句"故人心事不相违"道尽知己间心意相通却难相聚的怅惘。后两句笔锋一转,以"狂奴"自嘲,将情感推向高潮:月色凄冷,寒风萧瑟,诗人却仍不愿归去,只因心中那份对故人的思念与牵挂。全诗意境清冷孤寂,语言简练含蓄,通过环境烘托与典故化用,将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