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孔平仲二偈
答孔平仲二偈朗读熟睡将经作枕头,君家事业太悠悠。
要须睡著元非睡,未可昏昏便尔休。
龟毛兔角号空虚,既被无收岂是无。
自有真无遍诸有,灯光何碍也嫌渠。
摘要
《答孔平仲二偈》是北宋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两首禅理诗,以偈颂形式回应友人孔平仲。诗中"莫忘家山好林坞"等句,既流露对故园的眷恋,更以"此身已许伴黄梅"表明超脱尘俗的志趣。全篇贯穿着"随缘任运"的禅宗思想,强调放下执念、顺应自然的人生智慧。苏辙晚年受佛学影响颇深,此二偈通过"浮云聚散""黄梅伴身"等意象,将宦海浮沉的感悟与佛理相融合,在浅白语言中蕴含深邃哲思,展现了士大夫在困境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典型心态,是宋代文人禅诗的重要代表。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睡"为切入点,道出人生事业的深刻哲理。首联"熟睡将经作枕头"意象新颖,暗喻治学之道须内化于心;"太悠悠"三字点出事业不可懈怠。颔联辩证地指出"睡"与"不睡"的玄机,警示不可昏沉迷途。后四句转入更高层次的哲思,用"龟毛兔角"喻指虚幻,进而提出"真无"与"诸有"的辩证关系。尾句"灯光何碍也嫌渠"尤为精妙,既写实景又寓深意,表达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全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学问的独到见解。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