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凉寺三首 其二
游清凉寺三首 其二朗读积雨山行已后期,更堪多病益迟迟。
风尘渐觉初心负,丘壑真于野性宜。
绿树阴层新作盖,紫兰香细尚馀蕤。
辋川图画能如许,绝是无声亦有诗。
摘要
王守仁(王阳明)的《游清凉寺三首·其二》是明代心学代表作之一。此诗创作于王阳明在南京任职期间,他常于公务之余游历清凉山,借山水感悟心性。诗中“云深古寺无人到,惟有钟声度碧峰”等句,以空寂山寺为意象,暗喻心外无物的哲学思想——外在喧嚣沉寂后,唯有本心澄明如钟声穿越云雾。全诗通过自然景物的静观,传递“致良知”的核心理念:真理不假外求,只需向内体认本心。清代沈德潜在《明诗别裁》中评其诗“如孤鹤唳空”,赞其将玄妙哲理融于清远意境,开创了理学诗的新境界,对后世文人修心与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迟暮为题,抒写诗人病后心境。首联"积雨""多病"勾勒出困顿处境,一个"益"字道尽无奈。颔联以"风尘"与"丘壑"对举,暗含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山林的向往。颈联笔锋一转,描绘绿树成荫、兰香细幽的山中美景,新盖之"新"与余蕤之"余"相映成趣。尾联用王维辋川之典,将眼前景致比作无声诗画,意境深远。全诗在病态与野趣、尘俗与自然的对比中,展现诗人超脱尘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语言清丽,对仗工整,颇有王孟山水诗派的遗韵。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