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日朝拜建隆桥上偶作
二月十五日朝拜建隆桥上偶作朗读单衣迎犯晓风清,斗柄回南月尚明。
柳密行人看不见,轮蹄相属但闻声。
摘要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晚期,邹浩作为正直敢言的官员,在二月十五日参加朝廷朝拜活动经过汴京建隆桥时即兴所作。诗中"忧国心常折,朝天鬓已华"直抒胸臆,既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又流露出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后两句"四郊春色里,兴到独停车",表面描绘春日郊野美景,实则暗含深意——在满目春光中唯独诗人停车驻望,暗示其内心与明媚春色形成强烈反差,突显出忧思之深重。全诗通过个人经历与自然景物的对照,深刻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心系家国、忠直不阿的精神品格,在简练的二十字中承载着沉重的时代关切与个人情怀。
DeepSeek赏析
这首小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清晨赶路的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空灵幽远的意境。"单衣迎犯晓风清"一句,既点明时间又暗含孤寂之感,晨风中的单薄身影与"斗柄回南月尚明"的天象相映成趣。后两句巧妙地运用视听转换,柳荫遮蔽了行人身影,只闻轮蹄声响,这种"闻声不见人"的手法,营造出朦胧诗意的空间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微凉的清晨,感受到赶路人的匆匆与自然的静谧。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以少胜多的艺术特色。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